马来西亚不再是一个“零地震”的国家,来看过去几年发生过哪些地震


2025年8月24日清晨,马来西亚柔佛州接连发生两次地震,分别于早上6时13分和9时记录到,震级为里氏4.1级和2.8级。柔佛、森美兰、马六甲以及彭亨南部多地均有明显震感。这一系列事件再次提醒公众:马来西亚已不再是一个“零地震”的国家。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马来西亚地处相对稳定的地质区域,远离主要地震带,因此不受地震、火山或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然而,近年来频繁出现的地震现象正逐步打破这一认知。

数据显示,在过去二十年间,马来西亚及周边海域已记录到多次5级以上地震,表明境内的多个断层带可能正逐渐活跃。由于马来西亚与印尼同处欧亚板块与印度-澳洲板块交界附近,地缘相近,印尼近年来频繁发生的强震极有可能对马来西亚的地壳稳定性造成连锁影响。

例如,2025年7月24日凌晨4时50分,印尼苏拉威西岛哥伦打洛(Gorontalo)以西海域发生6.3级地震,震源深度131公里。震动波及邻近区域,沙巴东海岸的斗湖、拿笃等地居民清晨感受到明显摇晃!

2022年2月25日,印尼苏门答腊北部发生6.1级地震,导致雪兰莪、霹雳、森美兰、马六甲和柔佛等地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

更早前的2015年6月,沙巴兰瑙发生里氏6.0级地震,是自1976年以来马来西亚境内最强的一次地震,造成16人遇难、2人失踪,震惊全国。

此外,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地震及引发的毁灭性海啸,虽震中位于印尼苏门答腊西海岸,但其影响波及至槟城沿海地区。

彭亨州武吉丁宜在2007至2009年间曾记录到26次微震,震级介于1.4至3.8级之间。2009年,而连突、曼绒和瓜拉庇劳等地也陆续发生小规模地震,其中部分区域一年内多次有感。

这些不断累积的地质活动迹象清楚表明,马来西亚已进入一个需要正视地震风险的新阶段。然而,目前公众普遍缺乏地震应急知识和避险能力,多数老旧建筑也未按照抗震标准建造。据了解,自2017年起,新建的高层建筑才被要求符合抗震设计规范,而此前建成的大量建筑物仍存在较大安全隐患。

面对日益显现的地震威胁,加强地震监测系统、推动公众防灾教育、提升建筑抗震标准,已成为马来西亚必须正视的重要课题。唯有未雨绸缪,方能在未来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中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后一页 前一页

نموذج الاتصا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