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端午节将至,大家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是一个习俗。不过,吃粽子可不是张口咬下这么简单。如果吃的方式不对的话,可能会影响到健康哦。
端午节将至,街头巷尾的店家们已经把成堆的香菇肉粽、碱水粽、豆沙甜粽、娘惹粽等等高高吊起,满街的粽子飘香是不是让你垂涎欲滴,想要马上就带几颗回家大快朵颐呢?
如果你以为吃粽子就只是打开棕叶、大口咬下那么简单,那你就错了!粽子是好吃,但其实吃粽子也有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如果吃的方式不对,可是会直接影响健康的!
ADVERTISEMENT
1. 粽叶太翠绿不要买
正常的粽叶经过加热后会转变为褐色或深青色,如果在市场上看见有些粽子颜色艳丽,外观呈现翠绿色,那购买之前可要三思了,因为那可能是“返青粽”!近年来有一些黑心商家为了让粽子外表看起来更美观,使用化学颜料浸泡粽叶,让已经失去原色的粽叶返青。因此,通常原色粽叶的颜色发暗发黄,“返青粽叶”则呈均匀的青绿色、表面鲜亮。不过“返青粽叶”没有原色粽叶独有的清香味。
2. 空腹、睡前不能吃粽子
粽子由糯米做成,粘度高、含有不少的脂肪、盐、糖,由于缺乏纤维素又不易消化,因此会在胃里停留很长的时间。如果空腹或睡前吃粽子,会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导致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旧病复发,或消化不良的情况发生。
3. 没煮熟不能吃
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要在小火慢慢熬了之后才能真正地煮熟。如果粽子没蒸熟,不仅味道口感不佳,没熟透的糯米也极难消化,给肠胃带来严重的负担;同时粽子馅都是由容易变质的材料制成,没熟透的粽子,轻则造成肠胃炎,重则导致食物中毒!
4. 不要狼吞虎咽
打开粽叶,大口大口地咬下清香的粽子绝对是人生乐事!但其实粽子粘性过高,若食用速度太快,除了会导致消化不良,也很容易因噎到而窒息!特别是消化能力较差的老人和小孩是高风险的族群。
5. 吃粽子忌配冷饮、应佐茶或汤
糯米很不容易消化,且粽子本身已很油腻,因此食用粽子时最好搭配茶、汤或其他一些口感清爽的小菜(如:凉拌苦瓜、香菇炒油菜等),但切忌搭配冷饮。糯米遇冷容易凝固,变得更不易消化,并同时带来滞胀感。因此,最好的吃法应该是细嚼慢咽地品尝,并佐以清汤(冬瓜汤、竹笋汤、丝瓜汤等)帮助吞咽和消化;吃完粽子再喝一杯清茶(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等)降低油腻感,也有利于身体健康。
6. 一天不要吃超过两颗
每天吃粽子别吃太多,否则消化不良、容易引起腹胀。最理想的分量是半个或1个,如果吃过量也尽量不超过2颗!如果不小心食用过量,而导致腹胀不适,这时应该增加运动量以促进肠胃蠕动,并同时搭配富有纤维质的蔬菜水果来帮助消化,如四季豆、芒果、莲雾等。
7. 粽子放太久不能吃
自己家里做、或从小店家买的新鲜粽子保质期极其短暂,因此最好当天吃完,如果吃不完放入冰箱也要在4天内吃完,并且刚从冰箱拿出来的粽子一定要再次煮熟,否则很容易变质,导致食物中毒。因此,如果粽子剥开后有粘丝,则表示粽子可能放很久不新鲜了,绝对不能吃!而在超级市场卖的冷冻和真空包装的粽子就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只要在其标签保质期内都可食用。
8. 粽子不要反复加热
最健康的吃粽子方法还是现包、现蒸、现吃!如果粽子经过太多次的冷藏与加热,糯米和馅料都很容易变质,食用后可能会导致胃部不适或食物中毒。因此每次包粽子最好份量适中,不要包太多免得吃不完而导致浪费!
9. 不是人人都适合吃粽子
粽子由难消化的糯米制成,内馅多而且重油、重咸或重甜,因此老人和儿童、胃肠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患者吃之前必须三思!因为粽子蒸熟后会释放出一种胶性物质,进食后会增加消化酶负荷,加重胃肠负担。如果肠胃不好,食用后容易出现肚腹胀闷、便秘等症状,严重则会造成肠胃溃疡穿孔、出血。重油、重咸或重甜的内馅会造成血糖升高、增加血液黏稠度,甚至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塞,让有慢性疾病的患者病情加重。
10. 沾酱减少
酱料通常都高盐高钠,再加上粽子本身属于高钠食物,如果不小心摄取过多,对于身体有很大的负担。
因此,不管是正常人还是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吃粽子都应该点到即止,有所节制!